80後忙於服從領導,而90後則忙於努力變得更大、更强、更輝煌;
只有初生牛犢不怕虎,他們才敢出來,白天整頓工作場所,晚上修理銀行。
這些20歲出頭的年輕小偷很有趣:
沒有買房的人不想買房,已經買房的人正在考慮提前二線清數;
不管怎樣,當你談論地平線時,我不想為銀行工作。
無獨有偶,這兩天有那麼多朋友問是否提前二線清數。 以下是四個提示:
30年等額本息,第八年最經濟;
20年等額本息,第6年最經濟;
等價本金為30年,第七年最為經濟;
相當於20年的本金,第五年是最經濟的。
快速複製並粘貼以上四句話,然後轉發給正在償還貸款的朋友。
把它給你想坑的人
提前還款是個偽命題
你可以正確閱讀上面的標題。 提前還款是個偽命題。
所有告訴你“第一年以等額本金和利息償還貸款最具成本效益,或者第一年以相等本金償還貸款最具有成本效益”的建議幾乎都忽略了一個事實:
只要你有一點投資的想法,你就永遠不會誠實地把一套房掛上8年或10年。
至於30年的貸款償還週期,很少有物種能够真正完成整個過程。
我不建議你買高杠杆的房子,但你必須談論現實生活。
對於普通人來說,住房貸款有兩種性質:
當房地產市場上漲時,它是獲得優質資產的工具;
在樓市平臺期,它是確保資產安全的固定投資工具。
上述兩句話的覈心是抵押二線清數是一種工具。
工具是好是壞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們是否有用以及何時有用。
一旦它不再有用,比如樓市的下行週期,這個工具應該立即被取代。
更準確地說,與其討論是否提前償還二線清數,不如考慮何時出售房屋和償還債務。
我們總是說,更好的都市和板塊應該被取代,更好的房子應該被取代。 其潛臺詞有兩層含義:
首先,用經驗好、年齡較新的房子取代經驗差、年齡較大的房子;
第二種是用高品質的房產取代無法擊敗市場的房產,本質上就是用高品質債務取代次級債務。
當前的調控和基本面正在共同塑造一個高度分化的房地產市場。
即使在熱點都市,也有兩種類型的住房:
-在工商業鐵路綜合配套的區域板塊,交付價格上漲的新房和次新房;
-板塊的價值一般或飽和板塊的發展,基本上無法擊敗五套二手房的市場;
如果兩種類型的房地產錨定了等價的債務,當然,前者更接近高品質債務。
即使有時外部環境不盡如人意,持有高品質債券也比持有次級債券更有利於跑贏市場。
這與監管機构紓困和銀行準予住房貸款的邏輯相同:
想想看,一旦房貸收緊,為什麼要從存量房的終端開始,而不是新房?
第一是穩定土地金融,第二是房地產企業的收入和化解債務,第三是銀行信貸的安全。
尤其是在銀行眼中,新房二線清數信貸的安全性要優於二手房。 一個基本邏輯是,銀行也默認:
新房的流動性應該適當地覆蓋二手房。
甚至很多都市開始了大規模、系統性的市場救助,很少優先救助二手房。
即使有必要儲蓄,它也是振興新房市場和土地拍賣市場的敲門磚,比如最近在長沙和杭州上演的戲。
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強勁週期的產物,不可能一直都是好的或壞的。
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是一個强大的政策市場:在自然經濟週期之外,最大的變數是政策調控。
換言之,只要高層希望樓市上漲,它肯定會上漲,只是遲早的事。
什麼樣的房子應該立即更換?
“住房貸款是普通人一生中通過合法途徑獲得的最划算的貸款。他們能借多少?能借多久?”
幾年前,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將這句話視為金科玉律,甚至將其視為認知的一部分。
這種“認知”誕生於2016年至2018年全國樓市的大上行週期。
當然,在那個時代,它沒有什麼問題。
然而,從來沒有人告訴你當經濟和房地產市場下滑時該怎麼做。
正如我前面所說,住房貸款畢竟是一種工具。 與其提前償還貸款,不如用“第二次償還”來代替債務。
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,換房幾乎是唯一的選擇:
1)無法償還貸款
很多朋友一直在考慮提前二線清數的原因有兩個:
第一,他們自己的住房二線清數壓力太大,第二,對樓市的信心在短期和中期內是寬鬆的。
但這是一個悖論:
首先,你有能力提前償還二線清數,這表明至少現時手頭的現金流還可以。
那麼,為什麼不讓資本慢慢流動,讓手頭的房子“拖”到下一輪的變暖週期呢?
以2014-2016年救助週期為例,市場從政策底部反彈到全面市場,大約用了18個月。
就現時的信貸名額而言,只要產品多樣化,利率不斷降低,審批不再嚴格,就意味著普通人可以獲得成本更低的貨幣。
一旦源源不斷的水流入房地產市場,必然會導致量在價中第一,價格被推高的局面。
我們連續三個月將無法償還貸款的房子“拖”到二手房,成交量上升,基本成功一半。
以下情况除外--
2)錯過黃金時期的二手房
在任何存量房市場中,次新房和非新房在居住體驗和房屋產品銷售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。
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和議價能力。
在北京和廣州等一線都市,掛牌房源最多的是20年以上的房源。
但在實際操作中,不建議以此作為二手房銷售時間節點的參攷。
因為銀行將準予“屋齡+貸款年限<50年”的貸款(按銀行規定)。
這意味著,購房者在購買屋齡超過20年的老物件時,很難獲得30年的貸款期限。
要麼提高首付,要麼縮短貸款期限,兩者都不利於資產流動性。
調查發現,一線都市中屋齡在10-12年的住宅產品通常具有良好的議價能力。
在杭州、蘇州、重慶、武漢、廈門、東莞、青島、西安等二線都市,上市最活躍的是5-10年歷史的房屋。
在二線都市,5-8年通常是一個社區的黃金發展期;
這個住房年齡段的大多數房屋都可以避免高稅負,並保持良好的討价還价空間。
這裡我們分享一個相對簡單粗暴的公式:
在一線都市,屋齡低於12年的通常被認為是新房;
在二線都市,屋齡低於8年的通常被視為新房;
一些創新趨勢强烈、新房癌症嚴重的都市甚至將第二套新房的屋齡定在5年內。
以上,我們可以將其視為房產的“黃金時代”。
一般來說,在“黃金時代”週期內持有房地產可以使投資收益最大化。
相反,“超齡”住房的每月付款可能會减少投資的邊際收入。
如果你恰好在一線都市有15年的住房年齡,在二線都市有10年的住房齡--
與其考慮提前二線清數,不如考慮用新房或次新房代替。
3)運行向上迴圈
在這種情況下,不要沉迷於戰爭,不要有任何除了欣賞之外的感覺。
很多朋友花1萬元買了房子/㎡幾年前,但現在市場價格是2萬元/㎡,甚至25000元/㎡,所以這有點難。
這個時代的主題是房地產市場的分化和告別普遍的通貨膨脹--
普通的新房將來很難翻一番。 預計已經翻倍的房屋再次翻倍顯然是不現實的。
即使這個板塊背後還有一些好消息,比如商業鐵,只要我們經歷了一個上漲週期,它就不值得我們去戰鬥。
在這一階段,經歷過激增的大多數建築都已成熟,規劃的新好處大多僅限於錦上添花。 事實上,邊際收益是有限的;
即使有巨大的利潤,也需要幾年才能實現。
幾年後怎麼樣? 好的兌現是壞的。 那麼你的房子就更“老舊無力”了。 流動性和議價能力會更好嗎?
最好是在屋齡尚新且預計仍將保持的情况下,套現已經過上升週期的房屋。
主動將下一個好的報價給收到報價的朋友,並主動出擊更具潜力的市場,符合“不賺最後一分錢”的原則。
你可以把切肉部分作為下一個確定的購買。
讓我們以釣魚為例:你為賣房而切的肉既是釣魚誘餌,也是進入新漁場的門票。
在一個高度透明的市場中,如果鐵遼鑫想要賺到最後一枚硬幣,無異於驅逐了接過盤子的俠。
一旦購買力下降,流動性和議價能力將不可避免地被讓利。
理性地說,在非牛市週期中,當同一板塊成交量連續三個月萎縮,或同一板塊上市量連續三個多月看漲時,往往是出貨的“强烈訊號”。
4)有明顯的倒掛股息
如果你生活在一個土地財政雄厚、住房投資氛圍濃厚的都市,二手房倒掛的情况非常明顯。
因為只有這樣,才能形成整個房地產交易鏈上中下游的合作;
否則,土地融資將根本不可持續。
此時,如果你恰好有一套高杠杆的新房,而你無力二線清數--
記住,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提前二線清數,而是在賣房套現的同時找到“新獵物”。
在二手房明顯倒掛的都市,通常有三種類型的住宅產品在股市的同一平臺上競爭:
-交付年份新增50%;
-交付五年內的平均年增長率為10-20%;
-交付五年或更長時間,年平均增長率僅為5-10%或根本沒有,因為產品能力落後於時代;
沒有必要烦乱。 在分娩的那一年,你將首先成為鄰居,然後成為自己的鄰居。
不僅有利於提高資金周轉效率,還能享受倒掛紅利帶來的“確定性”。
也許我們在賣房時也能因為合作而結交新朋友,獲得新的發展機會。
這特別適合那些上下顛倒、高杠杆、但無力償還貸款的朋友。
你看,是否提前還貸從來不是一個數學命題,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生命題--
在大多數情况下,這只與就業前景、現金流儲備以及房產能否跑贏市場有關。
普通人好好鍛煉身體,保持家庭和睦,然後努力工作存錢;
在“市場冷、政策熱”的啟動窗口期,儘量買好都市、好板塊、好房子;
然後陷入“市場熱,政策冷”的航運視窗,扔掉那些自己嫖娼的房子--
財產和生活的良性迴圈自然產生。
在整個過程中,你需要做的不是考慮是否提前支付抵押貸款;
相反,他們一直在尋找新的獵物,並提醒自己永遠不會賺到最後一枚硬幣。